找园林景观设计、做园林绿化工程,北京五环清馨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您的生态绿化专家!
上一张 下一张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景观知识 > 园林文库 > 正文

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人工湖:摩诃池

 

  金河、御河、解玉溪……老成都的水系之发达,至今还能从地名中窥得一二。然而,一个在唐宋时期让无数文人骚客雅兴大发的人工湖——摩诃池却一直只存在于各种史料之中。

  摩诃池位于四川成都,始于隋朝,隋文帝开皇二年(586年),益州刺史杨秀镇蜀,展筑成都子城,取之坑因以为池。摩诃池得名于一位西域僧人。唐人卢求《成都记》:“隋蜀王秀取土筑广此城,因为池。有胡僧见之,曰:摩诃宫毗罗。胡语谓摩诃为大,宫毗罗为龙。言此池广大有龙也。”由此可知,摩诃池最早出现在隋朝。史料记载,公元586年,镇守成都的蜀王杨秀要扩建成都子城,于是需要挖土筑城,土挖得多了,就形成了一个“人工湖”。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,便说了句“摩诃宫毗罗”(梵语),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,人工湖于是得名“摩诃池”。史料记载,摩诃池形成初期,面积约500亩,杨秀在其上还建造了散花楼,用来游宴取乐。

  摩诃池始成初期,只能靠贮蓄天然雨洪。唐代,成都的城市水利得到全面发展,唐德宗贞元元年(785年),节度使韦皋开解玉溪,并与摩诃池连通;唐宣宗大中七年(853年),节度使白敏中开金水河(禁河),自城西引流江水入城,汇入摩诃池,连接解玉溪,至城东汇入油子河(府河)。据清李元《蜀水经》,流江“又东为金水河,入成都县城,汇为摩诃池,又东酾为解玉溪,又东穿华阳县城而出,入油子河”。从而构筑了成都城市水利设施完整的河湖水系,为摩诃池注入了充足水源与盎然生机。唐懿宗咸通十一年(870年),南诏入侵四川,难民争入成都,时成都乏水,难民取摩诃池泥汁,澄而饮之。摩诃池鼎盛时期的最大面积约1200亩,相当于110余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。

  随后几千年摩诃池一直是游玩之地,闻名一时,众多文人骚客到此玩赏。到了唐代中叶,这里成为了成都著名的风景区,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,都爱到此游览。唐代著名诗人高骈以“画舸轻桡柳色新,摩诃池上醉青春”来描述摩诃池的“醉人”,诗圣杜甫在池上“莫须惊白鹭,为伴宿青溪”。而摩诃池的美,更是令宋代陆游“一过一销魂”。

  到了前后蜀,摩诃池就不再是众人都能够游玩的场所了。永平五年(公元915年),前蜀皇帝王建修建新皇宫时,将摩诃池纳入宫苑,改名龙跃池。王衍继位后扩建皇宫,为龙跃池注入活水,改名为宣华池,环池修筑宫殿、亭台楼阁,其范围广达十里。蜀主孟昶的爱妃花蕊夫人在《宫词》中,形容这里“长似江南好风景”“水心楼殿盛蓬莱”。

  五代到两宋,摩诃池的水源逐渐枯竭。明洪武十八年,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,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。

  明末清初,蜀王府毁于战乱,清康熙四年(1665年),于蜀王府废墟上兴建贡院,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,民国三年(1914年)才全部填平作为演武场。至此,历时1300余年,令唐代诗人武元衡,“爱水看花日日来”,南宋诗人陆游“一过一销魂”的“摩诃大池苑”消失殆尽,无迹可寻,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和绵绵思恋倘或如今还在,想必丝毫不逊色于西湖。

  据《蜀王本纪》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等史料记载,秦国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时,曾经下令雕刻了5只石犀,两头运到了成都,另外3头则在灌县的江中,作为镇水石神。因此有人认为,这就是李冰当年打造的治水神兽。唐代,天府广场原展览馆周围是一泓五百亩的湖水,名叫摩诃池。据传,1973年就已经发现这个镇水神兽,但没有人敢动。

声明:感谢作者,版权归作者所有,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,还望谅解,如原创作者看到,欢迎联系“北京五环清馨园林绿化有限公司“,我们会在后续文章声明中标明。如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,感谢!

景观设计
景观设计:010-62858902
客服电话
客服电话:010-62858902
客服传真
客服传真:010-62595813
在线QQ
在线QQ: 2592126028

扫描关注清馨园林公众号